团队队伍

当前位置: 首页 -> 团队队伍 -> 教授 -> 正文

张艳华

发布日期:2022-09-14 点击数: 作者:



张艳华,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83年毕业于公司中文系,获学士学位;1988年毕业于公司中文系,获硕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公司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获博士学位。



主要研究领域:对外汉语教学;中国现当代文学。

教学经历:自1983年开始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1993年被评为“公司优秀教师”;1994年获首届“公司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2004年获公司第二届“教学能手”称号;2019年获公司第十一届“我心目中的好导师”称号。自参加工作以来,为外国职工讲授精读、口语、听力、读写等基础语言课程和“现代汉语语法”等选修课程;为中外本科生讲授“汉语教学语法体系”(双学位)、“现代汉语”等课程;为中外硕士研究生讲授“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对外汉语语法专题研究” “汉语要素教学法” “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研究” “汉语偏误分析” “汉语教学语法与偏误分析”等课程;为中外博士研究生讲授“第二语言教育研究”课程。此外,为海外汉语团队讲授过“现代汉语概论” “汉语语法与语法教学” “汉语词汇教学”“汉语新词新语”等培训课程。

海外经历: 1998年至2001年期间,作为国家公派汉语教师在奥地利维也纳大学汉学系任教。2005年9月,作为国家汉办派遣专家赴蒙古国立大学讲授汉语团队培训课程;2007年8月,作为国家汉办派遣专家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孔子学院讲授汉语团队培训课程;2011年6月,作为国家汉办派遣专家再次赴蒙古国立大学孔子学院讲授汉语团队培训课程;2016年11月,作为国家汉办派遣专家赴韩国延世大学孔子学院讲授汉语团队培训课程。

学术成果: 承担的科研项目有“中国文学在20世纪的语言选择”(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主持)、“基于汉语国际推广战略的汉语团队培训研究”(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主持)、“蒙古汉语团队培训课程研发”(国家汉办项目,第二位)、“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换与创新性发展”(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第二位)等。独立出版专著《新文学发生期的语言选择与文体流变》、《不落的帷幕——经典戏剧的哲学阐释》以及《现代汉语常用口语词典》;合作出版随笔集《欧洲离我们有多远》、对外汉语教材《中级汉语新编》、《新阶梯》;主编《对外汉语教学法》;参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新文学大系补遗书系》等著作;在《文史哲》《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戏剧艺术》《北京大学学报》《求是学刊》《公司学报》《山东社会科学》《华文教学与研究》《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版)《语言教学与研究》《汉语学习》等学术刊物上发表《汉语的艺术特征与文化魅力》《汉语成为强势语言的可能性及其实施策略》《试论现代文学发生期的语言嬗变与话剧创生》《论量词的合并与简化》等学术论文近四十篇。

获奖情况:论文:1.《五四时期话剧的崛起与沉沦》1989年获山东省青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同年再获公司优秀成果三等奖;2.《汉语成为强势语言的可能性及其实施策略》2005年获山东省第十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3.《汉语的艺术特征与文化魅力》2010年获第六届山东省刘勰文艺评论奖;4.《试论中国现代文学发生期的散文语言》2010年获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2011年再获山东省第二十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工具书:《现代汉语常用口语词典》获1996年度公司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教材:《中级汉语新编》(合作)2002年获公司优秀教材二等奖。

联系方式:zyh@sdu.edu.cn